周國平論教育讀后感4篇
引導語:《周國平論教育》一書,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吁我們的教育回歸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來。他認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就在于讓人成為人性意義上的真正的人,并幸福地生活著。小編精心整理了以下幾篇關于該書的讀后感,請大家欣賞。
周國平論教育讀后感篇1
最近,我一直在讀《周國平論教育》。在這本書的第53頁,周國平老師認為衡量一本書的價值的標準是:“讀了它之后,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寫點什么,哪怕想寫的東西與它似乎全然無關。”這句話真精辟,一語中的。專家就是不一樣,隨便一句話就這么深刻。
近段時間,我就一直在思忖著想寫點什么,可是終日忙忙碌碌,總是不得空閑。明天又是周五了, 此刻,我停下手頭的一切工作,集中精力梳理連日來反復在心間激蕩的一些感受。
對于這位著名的哲學家在第四輯“哲學與語文教學”里面所談的“如果我是語文教師”感觸頗深,里面的幾個觀點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因此,我幾次回過頭來,將第111頁至第112頁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周國平老師在“如果我是語文教師”這一小節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地提出了“如果我是中學語文教師,我會怎么教學生?”這個話題。緊接著,周老師憑借自己的切身經驗談了一些感受。然后談到了語文水平無非就是這兩樣東西,一是閱讀的興趣和能力,二是寫作的興趣和能力。結合我自身的教育人生經驗,一直以來,我也是這樣培養學生的。首先是因為我本人及其喜歡閱讀和寫作,其次是因為非師范院校畢業的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也是得益于閱讀和寫作。
另外,我還將第二輯“閱讀與素質教育”里面的“閱讀經典與素質教育”,即《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的第26頁,用心品讀了幾遍。
周國平老師認為閱讀經典是素質教育的最佳教育途徑。在這一輯的扉頁,周國平老師說“把受教育者引領到經典著作的寶庫里,讓他們了解、熟悉、領悟存在于其中的傳統,受其浸染,加入到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進程中去,在我看來,不可能有比這更名副其實也更有效的素質教育了。”
周國平老師用平實的語言從智育、美育和德育三個方面分別論述了經典著作是極好的教材。他說,若能從中學時代就開始走近經典,閱讀經典,乃至迷上經典必將終身受益。
我是小學老師,結合周國平老師所談的以上觀點,再聯系當下所處的教育現狀,我認為有必要引導小學生閱讀經典童話。因為經典是一盞心燈,不僅照亮孩子的童年,還會照亮孩子的.一生!每個兒童都是一部童話,每部童話都是兒童成長的小小階梯。許多色彩斑斕的童話向兒童展現了一個個神奇而又迷人的世界,無數動聽的故事能教會孩子們懂得做人的道理。它像一盞神奇的燈,照亮孩子們的心和他們前進的路,引領他們茁壯、健康地成長。
周國平論教育讀后感篇2
在本書的第一節,周國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認可的有關教育的7條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應該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和學習價值。反復思考,確實讓人有一種觸動心靈只感覺,它們是:
1、 教育即生長,生長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此論點由盧梭提出,杜威進一步闡述,教育即生長,道出了教育的本義,就是要使每一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價值,每一個天性得到健康生長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人。我們的教育真正目的就應該是促進一個人的健康生長,而不是用一個模子制造大量的儀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實是一種拔苗助長的劣習,最終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師,我們應該放慢自己的腳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讓孩子慢慢的成長,慢慢的長大。你會發現孩子們會給你很多的驚喜!
2、 兒童不是尚未長大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長大了怎么怎么,為了將來不后悔,你應該怎么怎么樣”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孩子長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視了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當下意義。
書中寫道: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是為另一個階段準備。尤其是兒童期,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應該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給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給他們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礎。而今天,大人們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在名利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以怎樣的方式現象出來。
盡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留給孩子一些除了學習意外地記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給孩子慢慢長大、享受成長的機會,對每一個人健康生活的構建,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3、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這句話是西塞羅的名言。蒙田也說過: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孔子語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也是這個道理。教育就是應該促進內在自由、產生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創造條件。
我看后感覺很慚愧因為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看來,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 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這句話出自盧梭之口,聽來似乎荒謬。如果說教育即生長,教育的使命就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么事最好的環境?不外乎自由時間和好的老師。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就是閑暇的意思,希臘人認為:學生必須有充足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的發展其心智能力。
說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就精神能力的生長而言更是如此。老師講的再好,說的再多,如果學習不學習,一切都是白費,所以老師的.任務不是講課多么好,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5、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這句話似乎平時聽到過,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現是在愛因斯坦的文章里。其實有時候想一想還真是這樣,我們在學校了學習的東西,似乎大都沒有了印象,就連大學里學習的知識,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沒有太大的作用。而對我們有用的都是內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學習得到的,而是本來就是我們的。也許就像書上所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必須內化為自己一部分才有實際意義,否則一切都會還給學校,沒有實際意義。
6、大學應該是大師云集的地方,讓青年在大師的熏陶下生長;
對于大學的含義,我不愿意多說什么,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師支持著,沒有名師,也無所謂名校了。
周國平論教育讀后感篇3
利用過年這段時間,我將《周國平論教育》一書拜讀了一下,作為一個五歲孩子的母親,對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影響,來粗淺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周老師在書中有這樣的觀點: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當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我們要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當作寵物或者工具,而是視為一個正在成形的獨立的人格,不但疼愛他,而且給予信任和尊重。現在大多數與我一樣的父母在家的時候就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爸媽的呵護中長大,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往往有時就會對孩子過于溺愛,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樣容易讓孩子形成驕縱跋扈的性格,固執,自我。對于屬于孩子的事情,既不包辦,也不橫加干涉,而是懷著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
兒子去年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對于畫畫和剪紙很感興趣,可是他每次總是纏著讓我幫他剪和畫,我問他自己為什么不畫呢,他說自己畫得不好看,自己剪紙一剪就壞了,為這事我也很傷腦筋,孩子對于自己完全沒有信心,后來我干脆買來一大疊畫紙,蠟筆,剪刀,鼓勵他自己隨便嘗試畫和剪,有一天他很開心的拿來給我看他的作品,他把撲克牌里的圖形很光滑額剪了下來,雖然是有點小破壞,家里也搞得一團糟,可是兒子這個進步可不小,獨立的完成了開始他畏難的事情。周老師書中也提到,中國的孩子總是在父母的眼神下長大,所以仿佛總是長不大,不論大小事都依賴父母,不肯自己動腦動手,不敢自己做主。這并非是中國孩子的天性如此,這完全是后天教育的結果。而歐洲國家的父母同樣也是愛孩子的.,但他們同時又都極重視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簡直視為子女教育的第一義。在他們看來,真愛孩子就應當使孩子離得開父母,離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這乃是常識。作為我們中國的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獨立精神和剛毅的性格,使他們將來有能力面對嚴峻環境的挑戰。
周國平提倡還孩子一個真正的童年,的確,很多家長現在的觀點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就去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學下棋,學舞蹈,學畫畫,學講故事等等,孩子這么小就投入到了可拍的競爭中去,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一路走過去,為了拿到那張最后的文憑,不知道要經受多少作業和考試的折磨。這么美好的時期,它的價值完全被抹殺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為將來謀職做準備,但是,如今中國的教育體制,讓家長和老師不能不這樣去做,很難有其它的選擇。但是對于中國現在這樣的社會體制,這種教育制度是需要改,可是怎么改呢,有比這樣更好地嗎?高考這個門檻如果去除了就可以了,可是去除了之后怎么樣去選拔人才,怎么樣去進一步優化我們的教育制度,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作為老師的施教育者可以去解決的問題。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們的孩子過早的失去了童年,我覺得作為家長,我們對于孩子的期望應該只有兩點,一是:平安。二是:身心健康的成長。至于孩子將來做什么,有無成就,我們大可不必要這么操心,一切順其自然。
這里還提到了為了孩子的成長,可以從孩子出生那天起,堅持不懈的為孩子寫日記,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這和周國平后面說到的堅持寫日記也是一樣的,這樣做的時候,同時也是在對自己撫育孩子的經驗進行反省和思考,被記錄下來的不僅是我們觀察孩子的學習做人的過程,也是我們自己學習做父母的過程。這一份將來給孩子的珍貴禮物同時也是我們自己生命中一段重要歷程的寶貴留念。這個觀點我非常贊成。
周國平論教育讀后感篇4
在今天,目睹弊端叢生的教育現狀,哪個有責任心的中國人不在為教育憂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個心力交瘁的家長不在把教育埋怨?所以,周國平以以一個公民的身份發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周國平是學哲學的,在思考教育問題時,就一定會把這個專業背景帶進來。他在哲學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人生問題和教育問題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也就是教育上最應該讓學生得到的東西。這個信念,構 成了周 先生思考教育問題的基本立足點。
人生的價值,可用兩個詞來代表,一是幸福,二是優秀。優秀,就是人之為人的精神稟賦發育良好,成為人性意義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優秀為前提的。由此可見,二者皆取決于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何為教育?教育究竟何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優秀頭腦對此進行了許多思考,發表了許多言論。周國平發現,關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于經驗,或拘泥于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現在他把他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它們的確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
可嘆的是,人們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寧愿相信各種艱深復雜的謬誤,忘掉了簡單的常識。然而,依然樸實的心靈一定會感到,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們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周國平論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02-20
《周國平論教育》讀后感(精選13篇)08-07
《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體會04-07
論教育轉型03-27
論幼兒舞蹈教育07-05
論教育作文【熱】07-21
周國平散文論周國平散文論周國平散文07-03
論教育作文2篇07-12
論教育作文(2篇)07-11
論高校教育中的公共舞蹈教育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