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Weⅰ_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_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_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本草

杜甫寫“詩史”的歷史典故

時間:2024-08-25 08:42:14 歷史 我要投稿

(精華)杜甫寫“詩史”的歷史典故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典故吧,典故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于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那么,都有哪些經典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杜甫寫“詩史”的歷史典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杜甫寫“詩史”的歷史典故

  安史之亂結束了。這對于飽受戰亂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來說,畢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當時在梓州(今四川三臺)過流亡生活的詩人杜甫,聽到這個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淚流滿面。

  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樣,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一。在文學史上,把他們合稱“李杜”。杜甫原是河南鞏縣人,生長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就下苦功讀書,也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寫了不少優秀的詩歌。三十幾歲的時候,他在洛陽,遇見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兩個人性格不一樣,但是,共同的志趣和愛好使他們成為親密的好友。

  后來,他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那時候正是奸相李林甫掌權的時候,李林甫最忌恨讀書人,怕這些來自下層的讀書人當了官,議論起朝政來,對他不利,于是勾結考官,欺騙玄宗說這次應考的人考得很糟,沒有一個夠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賀的奏章,說這件事正說明皇帝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經得到任用,民間再沒有遺留的賢才了。

  那時候的讀書人都把科舉作為謀出路的途徑,杜甫受到這樣的挫折,懊喪的心情就不用說了。他在長安過著貧窮愁苦的生活,親眼看到權貴的豪華奢侈和窮人受凍挨餓的凄慘情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憤慨,就用詩歌控訴這種不平的現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他寫下的不朽詩句。

  杜甫在長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剛剛封他一個官職,安史之亂爆發了。長安一帶的百姓紛紛逃難。杜甫的一家,也擠在難民的行列里,吃盡了千辛萬苦,好容易找到一個農村,把家安頓下來。正在這時候,他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就離開家投奔肅宗,哪想到在半路上碰到叛軍,被抓到長安。

  長安已經陷落在叛軍手里,叛軍到處燒殺搶掠,宮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燒。唐王朝的官員,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軍解送到洛陽去。杜甫被抓到長安以后,叛軍的頭目看他不像什么大官,就把他放了。

  第二年,杜甫從長安逃了出來,打聽到唐肅宗已經到鳳翔(今陜西鳳翔),就趕到鳳翔去見肅宗。那個時候,杜甫已經窮得連一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腳上穿的是一雙舊麻鞋。唐肅宗對杜甫長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贊賞,派他一個左拾遺的官職。

  左拾遺是個諫官。唐肅宗雖然給杜甫這個官職,可并沒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卻認真地辦起事來,過了不久,宰相房琯(音guǎn)被唐肅宗撤了,杜甫認為房琯很有才能,不該把他罷免,就上了奏章向肅宗進諫。這一來,得罪了肅宗,虧得有人在唐肅宗面前說了好話,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軍收復長安以后,杜甫也跟著許多官員一起回到長安。唐肅宗把他派到華州(今陜西華縣)做個管理祭祀、學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帶著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那時候,長安、洛陽雖然被官軍收復了,但是安史叛軍還沒消滅,戰爭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充兵力,把百姓折騰得沒法過活。有一天,杜甫經過石壕村(在今河南陜縣東南),時間已經很晚了。他到一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夫妻倆。半夜里,他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忽然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里靜靜聽著,只聽到隔壁那個老人翻過后墻逃了,老婆婆一面答應,一面去開門。

  進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吆喝著,問老婆婆說:“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帶著哭聲說:“我的三個孩子都上鄴城打仗去了,前兩天剛接著一個兒子來信,說兩個兄弟都已經死在戰場上。

  家里只有一個兒媳和吃奶的孫兒。你還要什么人?”

  老婆婆講了許多哀求的話,差役還是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帶走,到軍營去給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離開那家的時候,送別的只有老農一個人了。

  杜甫親眼看到這種凄慘情景,心里很不平靜,就把這件事寫成詩歌,叫《石壕吏》。他在華州的時候,前后一共寫過六首這樣的詩,合起來叫做“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由于杜甫的詩歌大多是寫安史之亂中人民的苦難,反映了唐王朝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所以,人們把他的詩篇稱作“詩史”。

  第二年,他辭去了華州的官職。接著,關中鬧了一場大旱災,杜甫在那里窮得過不下去,帶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靠朋友的幫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邊,造了一座草堂,在那里過了將近四年的隱居生活。后來,因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沒有依靠,又帶了全家向東流亡。公元770年,竟因貧困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

  他死后,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詩人,把他在成都住過的地方保存起來,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杜甫寫“詩史”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杜甫寫“詩史”的歷史典故01-21

歷史典故05-19

(精選)經典歷史典故07-24

經典歷史典故[經典]08-02

經典歷史典故02-19

經典歷史典故03-23

經典的歷史典故04-20

歷史的典故05-21

經典的歷史典故05-30

經典的歷史典故【精選】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