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Weⅰ_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_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_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本草

中考歷史研討會心得體會

時間:2024-08-23 10:17:36 歷史 我要投稿

中考歷史研討會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考歷史研討會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考歷史研討會心得體會

  編者按:復習的方法固然重要,但不得不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新課學習更重要,只有學習新課時牢牢地把握住基礎知識,復習時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信賴于復習,在學習新課時不注重對基礎知識的鞏固,想搞一錘子買賣,那就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當然到了最后沖刺階段,臨時抱一下佛腳,也不是不可以的。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嘛!

  面對即將到來的中考,說沒有壓力、不緊張是不真實的。不過,我注意到幾乎每一所學校都以練習或試卷來打發最后時光。練習當然有必要。關鍵是否有效。同樣是練習,如果形式不同,策略有異,效果可能大不一樣,尤其在眼下課堂時間非常寶貴的情況下,更要注意科學謀劃,合理分配。因為方法得當,效率才會提高。雖然校情不同,我認為目前的中考考前復習仍有一些共性東西值得關注。中考日益臨近,考前這一段時間究竟如何安排比較合理?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為以下四點需要注意,僅供參考:

  一、讀

  讀書讀書,書是用來讀的。臨近考試也不例外。目前的中考試題難度不可能太大,但是考試時間有限,只有一個小時,對于開卷考試的地區,如果考生每一道題都要翻書,時間肯定來不及,再加上有些同學不熟悉教材,翻書速度慢,效果就可想而知。基于此,建議同學們朗讀考點,從單元標題、每課課題再到知識點名稱,一字一句地讀。反反復復來回幾遍,這樣可以加深對考點以及相關知識的印象,做到心中有數,目中有點。同時,這樣做針對性強,效果明顯,因為有的考點名稱往往就是試卷中一些問題的答案。臨近考試,我不太贊成一頁一頁地讀教材,因為教材內容多,6本書,頭緒雜,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最后什么都抓不住。通過試驗,對照考點來讀,比較好,一目了然。

  二、寫

  如果僅僅一味地讀,時間長了,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會讀不代表會寫。考試最終要落實到寫出來。有些同學會說,但不會寫,尤其是中國史,地名、人名出現錯別字,還是等于零,同樣拿不到分。因此,建議讀完規定考點之后,及時布置任務,用幾分鐘時間進行強記消化,然后請3到4位學生上黑板,其余同學在下面拿出小紙片進行相關考點聽寫,教師注意時間控制,默寫內容無需太多,結束后教師對黑板上的內容及下面部分同學所寫內容進行面批、講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該表揚的表揚,該指正的指正。這樣做既能達到熟悉強化記憶考點之目的,又能留下深刻印象,知道應該怎么寫,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避免復習階段枯燥倦怠,消耗時間,效率低下。

  三、練

  俗話說,熟能生巧。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適量練習就是連接所學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紐帶與橋梁。教師再精彩的講解都代替不了適當的訓練。光講不練,光練不講,均不可取。建議教師分兩步走,一方面適當準備一點練習讓學生帶回家去做,教師一定要及時督促檢查,如果有可能可以進行全批或抽批,不能“放羊”,不能拖拉。另一方面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事先選定好的有代表性的選擇題或材料解析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然后請幾位學生上黑板寫出正確答案要點,教師再針對性地進行講解,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學生始終保持訓練的“手感”,保持良好的臨戰狀態,直至最后考試結束,同時便于及時發現問題,當堂糾正,還可以訓練學生的答題規范,給其他同學一個友情提醒,可謂好處多多。

  四、講

  課堂上老師要做到少講,從而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但少講不等于不講,對一些初中生不好理解的重要概念、重點知識必須通過教師的講解才能理解到位。因此建議教師在后期復習重點講一些重要而學生又容易混淆的歷史概念,主干知識、歷史分期、階段特征、人物評價等問題及時進行必要的分析講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融會貫通。

  雖然考試日益臨近,同學們不能慌,不能亂,更不能糊。慌必然亂,亂必然敗。只有計劃好,謀劃好,細化好,有準備,有思路,有步驟,有策略,有方法,才能做到有序,有效,有收獲,有信心。從容進考場,一定能取得理想成績。

【中考歷史研討會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中考研討會心得體會歷史08-06

歷史研討會心得體會05-23

中考歷史心得體會12-29

歷史研討會心得體會9篇[經典]05-26

中考研討會心得體會01-24

中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03-02

高三歷史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01-09

歷史研討會心得體會15篇[集合]07-22

歷史研討會心得體會9篇(精)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