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Weⅰ_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_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_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本草

近現代名人故事勵志故事

時間:2023-10-17 09:01:55 澤濱 職場勵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近現代名人故事勵志故事10個

  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么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近現代名人故事勵志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近現代名人故事勵志故事10個

  1、貝多芬的勵志故事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音樂家。

  他的童年是不幸的,父親以粗暴的態度逼迫他學習音樂,羽管鍵琴、提琴成了他父親壓迫他的枷鎖,慶幸的是,他那一顆好學的心,竟然沒有被壓滅。他十三歲入戲院樂隊,當大風琴手,十七歲由于慈母去世,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

  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正當他在音樂的世界里陶醉忘返的時候,他的健康被一連串的傷風、肺病、關節炎、黃熱病摧折了。更為痛心的是,二、三十歲的時候,他的耳朵變聾了。耳朵對音樂家,該是何等的重要!貝多芬痛苦萬分。他在一封信中說:“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兩年以來我躲避著一切交際,因為我不可能與人說話:我聾了。要是我干著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我的行當里這是可怕的遭遇啊!”

  大難臨頭,出路何在了貝多芬把音樂當作他的避難所,他勇敢地向命運挑戰,不顧雙耳的轟轟作響,一件又一件地完成著他的作品,有時同時寫三四件東西。貝多芬忍受著艱難的“酷刑”工作著,他堅定而樂觀地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有一次,貝多芬指揮預奏,由于他聽不見臺上的歌唱,一下子亂了套。一位指揮提議暫休。之后,又重新開始。可是,這一次又同樣地亂套了,又不得不宣布第二次暫休。這時,貝多芬不安起來,他急匆匆跑回家去,一頭扎在床上,雙手捂著臉,連晚飯也沒有吃。

  兩年過去了,他又指揮起《合唱交響曲》。這一次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劇場里群情激昂,喝采連聲。但這一切他都沒有聽見。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員牽著他的手面向觀眾時,他才看到人們在向他揮舞帽子,熱烈鼓掌。

  貝多芬就是這樣一個在厄運中不屆不撓斗爭、學習的人。

  在貝多芬逝世前一年,他這樣說:“我的箴言始終是:無日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之神磕睡,也只為要它醒后更興奮。我還希望再留幾件大作品在世界上,然后如老小孩一般,我將在一些好人中間結束我塵世的途程。”

  貝多芬勤勞了一生,他得到了幸福的安眠。

  2、楊彬的勵志故事

  6月25日,無臂少年楊彬從網上查得今年參加高考的成績為509分,能夠上今年的二本一分數線,他趕緊用手機向關愛他的人們報告這一喜訊,我要讀大學了!媽媽田祚梅在一旁露出欣慰的笑容。

  意外折翅

  1994年農歷三月初五日,是東瀼口鎮東瀼口村村民田祚梅終生難忘的日子,她只差6天就滿三歲的愛子楊彬因觸電失去了雙臂。

  當天,田祚梅正在為鄰居幫忙做事,楊彬與大他兩歲的堂姐在家中玩,年幼無知的他悄悄地來到屋后玩耍。楊彬無意中走到放在一塊大石頭的變壓器邊,好奇心地用小手去觸摸變壓器,被高壓電瞬間擊中,雙臂嚴重燒傷。

  田祚梅發現后迅速將楊彬送到附近的醫院,醫生查看傷情后當即建議截肢保命,田祚梅仍堅持治療一段時間再看。在住院救治20多天后,楊彬被燒傷的手臂不見有好轉的跡象,醫生向田祚梅下發最后通牒,再不截肢,楊彬的性命難保。經過艱難地決擇后,田祚梅只好滿含眼淚地在手術意見書上簽了字,楊彬用雙臂換回了一條生命。

  出院后,楊彬再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快樂地游戲和玩耍,甚至連吃飯、穿衣、洗臉、上廁所這些簡單的事都無法完成。

  掙扎飛翔

  4歲時,楊彬看見堂姐正在做作業,他覺得好奇,就向堂姐要了一張紙和一支筆用腳開始比畫起來。剛開始寫字,腳指夾筆要么夾不穩、要么力度不夠,總是無法寫出堂姐用手寫的字那樣好。

  雖寫不好字,我沒有失落感,反而覺得好玩,特別有新鮮感。此后,楊彬每天都鬧著要用腳學寫字。田祚梅在家只要有空就教楊彬識字、用腳寫字,從1開始練習起。沒有識字卡,田祚梅就拿出舊撲克讓楊彬認上面的數字,并學著寫;沒有紙和筆,楊彬就向堂姐要一些沒有用的草稿紙勤加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時間久了,楊彬的腳逐漸靈活起來,學會了用腳握筆寫字,到6歲時,楊彬用腳寫的字達到了小學一年級學生寫字的水平。當年秋季學期,田祚梅與丈夫楊勇商量著把楊彬送到附近的東瀼口小學上學。

  田祚梅背著楊彬來到3公里遠的學校,向學校校長講明了情況。校長尤德宇當即要求楊彬用腳寫兩個字看看。韓永春迅速搬來登子,讓楊彬用腳寫字。尤德宇看到楊彬用一雙腳魔法般地寫出一些漂亮的漢字后,深受感動,隨即把附近的老師全都叫來觀看。這個娃太有毅力了,寫的字超過了小學一年級的水平。在場的劉老師看后感慨地說,說完激動地將楊彬抱起來在操場上轉了幾圈。因楊彬未能按時入學,也就沒有課本,班主任找到了一套舊教課書,把新書送給了楊彬。從此,楊彬順利地踏進了學校校門,開始了艱難的求學之旅。

  在學會用腳寫字后,楊彬對同學們用筷子吃飯有了強烈的好奇感,他決定要學會用腳拿筷子。用腳夾勺子吃飯本來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用腳夾筷子更是難于上青天。

  最初,楊彬用腳夾筷子,感覺特別不靈活,兩支筷子總是轉不動,無法夾菜。他就又改用勺子,過一段時間后,又開始練習用筷子。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堅持,他成功了,到時9歲時就能把一雙筷子在腳下運用自如,夾菜、吃飯均可完成。

  從小學四年級起,數學中要用三角板、圓規等學習工具。在寫字之外,如何用好新的學習工具,又成了擺在楊彬面的難題。每次遇到新問題或麻煩事,楊彬從沒有失望過、氣餒過,他總是以一種好奇的心態去面對,用一種強烈的自尊心去挑戰極限。漸漸地,一雙腳能打開文具盒,能用好三角板,能使用橡皮擦、開抽屜鎖。

  當完成寫字、用三角板和橡皮擦等練習后,在一段時期內用圓規可難到了楊彬。用腳把圓規從文具盒中取出后,能分開一定的角度,也可放到練習本上去,就是不能轉動。楊彬介紹起當時練習的過程來仍是滿期臉的自信。通過冥思苦想后,楊彬想到了用另一只腳去幫忙,當用一只腳穩住圓規,別一只腳轉動幫忙時,圓規真的動了起來。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堅持和練習,楊彬的一雙腳能畫出無論大小的標準圓。

  再后來,楊彬學會了用腳漱口、開門鎖、寫毛筆字,還學會了用腳打電話、發短信、用電腦。除了不能用腳穿衣褲、洗臉外,其它的動作只要別人能用手完成的,楊彬幾乎都可以為一雙靈巧地腳去完成。在外人的眼中,楊彬練用腳練就了一些絕技,而對他本人來說,只是一種簡單的求生本領。

  愛心護航

  楊彬上小學的前一個星期,田祚梅每天清早就把他送到學校,一直等到放學后又把他背回家。堅持一個星期后,老師和同學們都熟悉了楊彬,自發地幫助楊彬做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田祚梅就早晨把他送到學校,回家忙一陣農活,待到放學的時間就去學校把楊彬接回來。

  一年級第一學期結束后,楊彬語文考了100分、數學98分。我收到楊彬的成績單后就暗下決心:再苦再累也要將他培養成材。從此,田祚梅陪楊彬踏上漫漫求學之路。

  小學畢業,楊彬以全A的好成績順利進入了雷家坪初中。田祚梅在學校附近住了下來,盡全力為他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并特意為他做了一張小課桌和一個高凳子。父親楊勇則在鎮里一家煤礦開車賺取生活費養家糊口。

  初中畢業時,楊彬以585分的好成績順利考入巴東一中。在縣殘聯的關照下,田祚梅搬到了巴一中附近,全力照料楊彬的起居。

  從楊彬上小學一直到高中畢業,無論是老師、同學,還是全社會的人都在關心他。田祚梅感激地說。

  楊彬上小學時的一個冬天,班上一位女同學的媽媽到學校無意間看到楊彬正在用一雙赤裸的腳寫字,回家后特地編制了一雙毛線襪子送給楊彬;冬天上學時,韓永春老師總是給楊彬腳下放一個小火爐;同學們幫助他上廁所、打飯、喂飯,爭先恐后地幫助他。與他同班的女同學彭了就住在楊彬家的樓下,只要天一下雨,她就會主動為楊彬打傘。三年來,從未間斷過。上高三時,有個60多歲的老人將500元現金交到班主任手中,讓其轉給楊彬,卻始終不透露自己的姓名

  當得知今年楊彬考出509分的好成績后,縣殘聯主動到楊彬家,幫忙他選擇學校,填寫志愿,表示一直把他送進大學的校園。

  采訪結束時,楊彬告訴記者,他現在想讀三峽大學的財務管理系,大學畢業還要攻讀研究生,一定要學得更多的知識,將來回報社會,為社會作貢獻。

  3、鄧亞萍的勵志故事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后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并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于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后,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么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于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進入國家隊后,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隊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隊里練習全臺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茍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臺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系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并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4、阿基米德的故事

  公元前215年,羅馬將領馬塞拉斯率領大軍,乘坐戰艦來到了歷史名城敘拉古城下,馬塞拉斯以為小小的敘拉古城會不攻自破,聽到羅馬大軍的顯赫名聲,城里的人還不開城投降?然而,問答羅馬軍隊的是一陣陣密集可怕的鏢箭和石頭。

  羅馬人的小盾牌抵擋不住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石頭,他們被打得喪魂落魄,爭相逃命。突然,從城墻上伸出了無數巨大的起重機式的機械巨手,它們分別抓住羅馬人的戰船,把船吊在半空中搖來晃去,最后甩在海邊的巖石上,或是把船重重地摔在海里。船毀人亡。馬塞拉斯僥幸沒有受傷,但驚恐萬分,完全失去了剛來時的驕傲和狂妄,變得不知所借。最后只好下令撤退,把船開到安全地帶。羅馬軍隊死傷無數,被敘拉古人打得暈頭轉向。

  可是,敵人在哪里呢?他們連影子也找不到。馬塞拉斯最后感慨萬千地對身邊的士兵說:“怎么樣?在這位幾何學‘百手巨人’面前,我們只得放棄作戰。他拿我們的戰船當游戲扔著玩。在一剎那間,他向我們投射了這么多鏢、箭和石塊,他難道不比神話里的百手巨人還厲害嗎?”馬塞拉斯說的“百手巨人”是誰呢?原來,當時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在敘拉古城里住著一位人間奇才阿基米德。年過古稀的阿基米德是一位聞名于世的大科學家。

  在保衛敘拉古城時,他動用了杠桿、滑輪、曲柄、螺桿和齒輪。他不僅用人力開動那些投射鏢箭和石彈的機器,而且還利用風力和水力,利用有關平衡和重心的知識、曲線的知識和遠距離使用作用力的知識等。難怪馬塞拉斯不費勁地就找到了自己慘敗的原因。當天晚上,馬塞拉斯連夜逼近城墻。他以為阿斯米德的機器無法發揮作用了。

  不料,阿斯米德早準備好了投石機之類的短距離器械,再次逼退了羅馬軍隊的進攻。羅馬人被驚嚇得談虎色變,一看到城墻上出現木梁或繩子,就抱頭鼠竄,驚叫著跑開:“阿基米德來了。”阿基米德出生在敘拉古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阿斯米德從小熱愛學習,善于思考,喜歡辯論。長大后飄洋過海到埃及的山歷山大里亞求學。他向當時著名的科學家歐幾里德的學生柯農學習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知識,最后通古博今,掌握了豐富的希臘文化遺產。

  回到敘拉古后,他堅持和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者們保持聯系,交流科學研究成果。他繼承了歐幾里德證明定理時的嚴謹性,但他的才智和成就卻遠遠高于歐幾里德。他把數學研究和力學、機械學緊緊地聯在一起,用數學研究力學和其它實際問題。保護敘拉古戰役中的機械巨手和投石機等就是最生動的一個例子,有力地證明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理。在亞歷山大里亞求學期間,他經常到尼羅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節,他看到農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從尼羅河提上來澆地,他便創造了一種螺旋提水器,通過螺桿的旋轉把水從河里取上來,省了農人很大力氣。它不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當代用于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進器的原始雛形。

  5、畢加索的故事

  音樂家魯賓斯坦經常到好友畫家畢加索的畫室看他畫畫。一次,魯賓斯坦在好幾個月內看到畢加索不斷地在畫同樣的東西。背景是陽臺的鐵欄桿,近景是一張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當畢加索畫了將近五十幅同樣的作品后,魯賓斯坦不耐煩地問:“每天都描繪同樣的靜物,難道你不厭倦嗎?"

  畢加索反問道:“你不覺得自己在說廢話?難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我,每一個鐘頭都有新的光線,每天雖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從中看到不同的個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樣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這一切都是不同的。”從此以后,魯賓斯坦在重復彈一首歌時,皆可彈出不同的韻味。

  6、傅雷與黃賓虹

  傅雷、黃賓虹的交誼始于1943年。此年,他們一個35歲,一個78歲;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北平,兩人相差43歲,卻是一對真正的忘年至交。

  大家也許奇怪,一位翻譯大家,一位畫壇宗師,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卻有如此深厚的交情。但是如果了解到傅雷對美術的熱烈感情和淵博修養,那就毫不奇怪了。

  傅雷早年在法國留學時,除攻讀巴黎大學文科外,還就讀盧浮美術史學校,回國后,一度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美術史,所以兩人的志趣相投,真是酒逢知己、相見恨晚。

  從1943年傅雷第一次得到黃賓虹的作品算起,到1955年黃老去世,十三年間,傅雷得到黃賓虹作品并作收藏的共有60多幅,連同冊頁的頁數計算,則在150幀以上,這還不包括傅雷轉送他人的黃賓虹作品。一個畫家將自己的作品如此大量地饋贈于一位友人,這在畫史上并不多見。就是這十三年,傅雷給黃賓虹寫了121封信(現保存于浙江博物館),是除了給兒子傅聰的信外,沒有比他更多的通信了。

  傅雷對國畫的研究一直興趣很濃,然多為批評與指摘,而對黃賓虹的畫,唯獨愛之有加。作家施蟄存對黃賓虹晚年的畫不以為然,認為太濃太黑,稱之為“墨豬”。傅雷一聽,把施蟄存訓斥了一頓,認為施根本不懂畫。

  最為感人的是傅雷還曾在上海為蟄居北平的黃賓虹舉辦個人畫展。黃賓虹總是將自己的畫作稱之為“拙作”、“習作”,是他攀登繪畫高峰過程中的不成熟之作,是至臻前的練習。因此,他從不出自己的畫冊,也從不舉辦個人的畫展。直到1943年黃賓虹八十歲時,在上海的好友與弟子籌劃,為黃賓虹舉辦個人畫展,但一時困難重重。當傅雷得知這一策劃后,自告奮勇,投以全力,夜以繼日地為黃賓虹的畫展辛勞奔走。他還刊印了《黃賓虹先生山水畫冊》、《黃賓虹書畫展特刊》,精心撰寫了《觀畫答客問》,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全面深透地介紹黃賓虹畫作的特點和超越歷史、超越他人的地方,并對看不懂的地方甚至非議等作出引導、解釋。為此,他忙碌了數個通宵。畫展最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開展的五天里,參觀有簽名者600余人,未簽名者約是其三、四倍之多,展出的160件作品全部售罄。畫展的收入問題,黃賓虹請傅雷按他的意見作一一處理。

  黃賓虹感激此展中傅雷的鼎力相助,更視傅雷為自己一生中難得的知己。直至1954年,黃賓虹利用華東美協在上海為他舉辦個人畫展的機會,以91歲瘦弱的身軀,拜訪傅雷家。而傅雷則更是多次到黃賓虹北平和杭州的家中拜訪。1954年,一次傅雷夫婦探望在杭的黃賓虹,在他家看了兩天黃賓虹的藏畫和作品,暢談畫學,還為黃賓虹拍了照,誰知此相敘后竟成永別。

  1955年3月,92歲的黃賓虹因患胃癌住進醫院,在醫院病床上他還記掛著傅雷。傅雷得信后也是“一夜沒有睡好”。傅雷在黃賓虹逝世后,建紀念室,出《黃賓虹畫集》,甚至黃夫人宋若嬰的生活補貼等都由傅雷到杭奔走落實。到1961年,他在寄給好朋友僑居新加坡的畫家劉抗的信中,還對黃賓虹作出了高度的評價:“我認為在綜合前人方面,石濤以后,賓翁一人而已。”

  黃賓虹與傅雷的忘年之交并非一般意義上的俗民之交。傅雷在黃賓虹身上看到了中國畫的希望與生路,黃賓虹在傅雷身上找到了知音和激勵。他們的友誼已經到了“息息相通,事事相切”、“生無請言,死無托詞”的最熾烈、最真摯、最高尚的境界。

  感悟:兩人的志趣相投,讓他們走到了一起。黃賓虹的個人畫展得到好友與弟子的籌劃和資助,這也正如孔子所說的“ 德不孤必有鄰”。

  傅雷與黃賓虹的交誼,不僅僅是則畫壇“佳話”,它更是研究近現代美術史的寶山。他們的論畫書,在今天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是彌久彌深知之不盡的文獻經典。

  7、陳毅孝敬父母

  陳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陳毅還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好兒子。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在路過家鄉時,他就抽空去探望已經身患重病的老母親。陳母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看見陳毅進了家門,母親非常高興,陳母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于是她趕緊示意身邊的人把尿褲藏到床下。陳毅見了久別的母親,心里很激動,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長問短。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么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知道瞞不過去了,只好說出了實情。陳毅聽后,忙說:“娘,您久病臥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里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這時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來,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他們,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每天都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卻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8、馬云的三次高考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復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

  馬云,一張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聯網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云的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馬云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云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試想,如果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后,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去學習一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當臨時工的生活,那么,還會有今天的馬云,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鐵盧。盡管馬云的英語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數學卻實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敗北。這之后他當過秘書、搬運工,后來踩著三輪車幫人家送書。有一次,他給一家文化單位送書時,撿到一本名為《人生》的小說。那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給馬云帶來了許多感悟。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對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會有一種阻力橫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從故事中,馬云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復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于是,馬云下定決心,要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馬云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騎著自行車,兩點一線,在家里和補習班間游走。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馬云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云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時候,電視劇《排球女將》風靡全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那青澀但純潔的時代,小鹿純子的笑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馬云。不僅僅是因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馬云日后的影響十分深遠,“永不放棄”也成了馬云的一種精神象征,影響了每一個阿里人。小鹿純子的拼搏精神給了馬云巨大的激勵,他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復習準備。由于無法說服家人,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為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對馬云的數學成績失望的余老師對馬云說了一句話:“馬云,你的數學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著寫。”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云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云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試,馬云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馬云終于考上了大學。

  對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為他生命旅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9、袁世凱葬母

  袁世凱是個孝子,1892年帶著娘親劉氏到了赴任的朝鮮,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才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條約談判正急之時,劉氏去世。按常規,袁世凱要申請離職丁憂回籍營喪。但朝廷正自身難保中,當然不會批準。

  1902年6月,政府實授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后面還有成堆的中央級職銜。9月,太后賞袁的生母劉氏一品封典,并賞銀3000兩,給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這個時候的袁世凱風光至極,但遇上他那個嫡母二哥就灰頭土臉了。一句話:在外你是國家大員,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儀還得按家規來。所謂的家規乃中國傳統,第一長門為尊,第二妻妾有別。總之,袁母身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墳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夾棺并葬,只能殯在塋外。

  此時的袁世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卻不得不屈就長門世敦,幾次與其磋商,能否額外抬舉一下,兄長就是不肯讓步,甚至不著孝衣反穿上了紅袍,對袁世凱傷害太大,兄弟之間反目成仇。在對待娘親方面,袁世凱是一點不讓步的。

  袁世敦的阻擋,也激起了他的反彈,他要大操大辦,讓身為妾婦出身的娘親最后風光一下——在袁寨東北15里處選擇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畝:墳園40畝,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數間,由看墳人常年看守;主墳40畝;塋門前占地40畝,豎牌坊、立14塊石碑,石人石馬排列兩廂。

  辦事地點設了三處:一在故居袁寨,具體辦理殮殯事宜;一在袁張營大帥府,大擺靈堂,接待達官貴人追悼吊祭;一在洪家洼墓地,專門辦理安葬祭祀事宜。吊祭者絡繹不絕,觀禮者人山人海。

  袁家開宴夜以繼日,一次就開200多桌(我們現在的紅頭文件,規定不得超過20桌),據說井水都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鄉可開了跟,他們激動地說:感謝朝廷,感謝太后,感謝袁宮保,幾輩子沒見過這么大的排場,就連孝子袁世凱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場景都讓他們傳述至今!

  10、莫扎特:一個天資聰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中學生勵志故事:名人勵志小故事。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并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近現代名人故事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勵志名人的故事03-22

女性名人勵志故事03-09

外國勵志名人故事07-07

名人勵志故事事跡02-08

名人故事07-03

名人勵志故事(通用10篇)08-04

關于中外名人勵志故事的書07-03

名人成功堅持勵志故事(精選11篇)10-16

演講名人故事03-15

名人雕塑的故事11-02